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5.2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5.9%。其中出口3万亿元,下降4.2%;进口2.2万亿元,下降8.2%。
外贸进出口因何下降?外贸发展面临哪些有利和不利因素?未来走势如何?
外贸“双降”,有外因也有内因
“年初以来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全球贸易延续萎缩态势,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依旧面临疲弱的外部环境,一季度进出口值双双下降。”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
中国的外贸形势离不开全球的大背景——今年年初,主要国际组织普遍调低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1月份,占全球贸易总值90%的70个经济体出口总值同比下降了11.7%。
出口方面,全球贸易处于深度调整期,进而抑制我国出口增长;与此同时,国内外贸企业综合成本居高不下,部分产业和订单向外转移。“近年来我国的劳动力、土地、融资、环保等生产综合成本持续上升,欧、美、日等发达市场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部分中高端制造业在向发达国家回流。同时,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加快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我国的出口受到双重挤压。” 黄颂平分析说。
在进口方面,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位,拖累进口下降,尽管去年年底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反弹,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处于低位。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口价格水平同比下跌11.5%,其中3月进口价格水平同比下跌11.6%,延续了走低态势。
在调整中不断改善,回稳向好可预期
“一季度进出口整体延续同比下降走势。尽管如此,我们应该看到外贸结构有所优化,贸易条件得到继续改善,出口呈现出逐渐回稳的势头,民营企业对外贸易显示出比较强的活力。”黄颂平告诉记者,“我国外贸在调整中不断改善,回稳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最新数据显示,经季节调整法调整后1月、2月、3月进出口同比分别下降6.7%、2.9%和3.3%;其中出口同比逐月回稳,分别为下降4.2%、下降0.8%和增长0.9%。
一季度,我国一般贸易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55.9%,比去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贸易方式结构有所优化;对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埃及、印度和俄罗斯等出口分别增长26.4%、16.6%、6.3%、6.1%和6.2%;民营企业超过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出口比重,继续保持出口份额居首的地位;铁矿石、原油、铜等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主要进口商品价格持续低位。。“3月份,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1.6,较上月回升0.3,表明二季度我国出口有望逐渐回稳。”黄颂平说。
有利和不利因素并存,政策措施释放红利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回到荣枯线以上,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也都回升到50%以上。
海关总署对近3000家出口企业的网络问卷调查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出口经理人指数为36.1,比上月回升3.4;新增出口订单指数35.7,回升3.8;经理人信心指数40.2,回升4.7。
“去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稳定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促进外贸创新发展,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千方百计在各方面为对外贸易创造条件。”黄颂平告诉记者,人民币汇率目前基本保持稳定,有利于稳定企业预期,进出口环节收费得到进一步清理和规范,企业负担逐渐减轻,随着政策措施逐步落实到位和红利释放,这些都将为我国对外贸易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当前我国外贸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依然较大,一是全球经济形势仍然错综复杂,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出现分化;二是贸易保护主义制约我国出口。“面对严峻复杂的对外贸易形势,海关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定外贸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围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稳中求进,营造更加便利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对外贸易回稳向好。”黄颂平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