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中表示,希望东部地区转移的这部分加工贸易能够更多地向中西部去,向境外的转移少一点、慢一点,尽可能把加工贸易能够多留在国内,把根留住。
据海关数据显示,4月份,加工贸易出口下降8.2%,已连续14个月负增长,拉低整体出口增速2.9个百分点。前4个月,加工贸易进出口2.09万亿元,下降11.4%,占外贸总值的29.1%,比去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
众所周知,随着近年来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其他生产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以及外需压力的加大,再加上东部地区加工贸易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过程中,部分产业向外转移。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外贸发展面临着挑战。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东部加工贸易正在转型升级,一部分产业在向周边国家转移。为了尽可能将加工贸易留在国内,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若干意见》提出,综合运用财政、土地、金融政策,支持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加工贸易业务审批,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等政策措施。
沈丹阳在发布会上表示,过去30多年,加工贸易对我国外贸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工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比重一度达到53%左右,而现在加工贸易的比重大幅下降到只有30%左右,这也是现在对外贸易总规模增速相对比较低迷的重要原因。”
从数据中不难看出,外贸加工正在向外不断的转移,而转移的方向则是西亚非洲等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众所周知,我国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从外贸加工、制造业中不断发展而来,目前外贸加工的不断向外转移对我国在这一传统优势领域的竞争力也是一种打击。
沈丹阳表示,将按照此《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着力对加工贸易的支持,采取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措施,提升中西部对加工贸易企业的吸引力,争取把加工贸易留在国内,以保留中国在这一传统优势领域的竞争力。
同时,沈丹阳还表示,加工贸易企业是很特别的,在全球范围来看都有点像“候鸟”一样,总是寻成本洼地而居,在全球产业转移过程中,我们发现加工贸易总是在不同地区发展和转移。现阶段国内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有一些加工贸易企业往外转移。我们当然希望加工贸易有相当一部分,特别是有条件转型升级的部分,在国内得到更好地发展。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政策。
郭凡礼表示,通过引导加工贸易转向中西部,一方面能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加快当地经济建设和交通建设,推动中西部经济平衡;另一方面原来的东部贸易加工地转变成其他方面的用途,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只有将加工贸易留在国内,才能推动其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从而拉动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发展。
外贸加工是上世纪中期以来众多新型经济体快速走上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对我国来说,加工贸易对推动取得贸易大国地位、参与国际分工体系、提升产业水平、扩大就业岗位均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如今面对外贸加工不断转移的情况,如何调整成为促使外贸回稳成为关键。
在发布会中提到了以差异化政策来吸引外贸加工的回流。这些差异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郭凡礼表示,商务部表示,通过差异化政策来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这种差异化政策主要体现在企业用地、用电方面。对西部地区加工企业提供宽松的政治环境以及一定的经济扶持,将会促进西部地区企业发展,推动东部地区加工贸易向西部转移,从而达到将加工贸易留在国内、促进西部地区发展的目标。
“除政策外,还可以从三方面促进外贸回稳:一是加强财税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对有订单、有效益的外贸企业贷款;二是巩固外贸传统竞争优势。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政策,综合运用财政、土地、金融政策,支持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三是支持企业建立国际营销网络体系,鼓励企业建立境外服务保障体系。”郭凡礼指出。
为支持外贸发展,国务院下发的新政策《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若干意见》中,把加工贸易发展和对加工贸易的支持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这反映出国家对现阶段加工贸易发展的特殊重要地位的高度重视。